新聞與活動
HOME  >  新聞與活動  >  Fluke Networks 小學堂  >  Fluke Networks小學堂|EP48 簡單又複雜?光纖極性剖析
2022/08/12
Fluke Networks小學堂|EP48 簡單又複雜?光纖極性剖析

極性決定了流動方向,例如磁場或電流的方向。在光纖中,極性是有方向的;光信號從光纖電纜一端傳輸到另一端。電纜一端的光纖鏈路發送信號(Tx)必須與另一端的接收器(Rx)相匹配。

 

那麼,什麼是光纖極性?光纖極性可以定義為光信號從光纖電纜的一端傳遞到另一端的方向。

 

這一點似乎很常看見,很容易理解,但光纖極性卻似乎是技術人員最容易產生混淆的一個領域。因此,讓小凱給大家細細從頭說起。


容易理解的雙工模式

雙工光纖應用中,以10G為例,資料透過兩芯光纖進行雙向傳輸,其中每芯光纖的一端連接有發射器,另一端連接有接收器。極性的作用是確保這種連接可正常工作。

從下圖中,很容易看到Tx (B)應該連接到Rx (A),無論通道內有多少個配線架、適配器或多少段電纜。如果不維持極性,例如將發射器連接到發射器(B連接到B),資料將不會流動。清楚可見,對吧?

 

 

光纖電纜是有方向的

 

為了說明業界選擇和安裝正確元件以維持正確極性,TIA-568-C標準建議雙工跳線採用A-B極性方案。A-B雙工跳線採用直接連接,保證雙工通道內的A-B極性。同樣值得注意的是,每個光纖連接器都有一個卡槽,可在連接器配對時防止光纖旋轉並保持正確的Tx和Rx位置。

 

 

管理MPO光纖連接極性的三種方法

雖然雙工光纖電纜的極性似乎很簡單,但在處理多芯MPO類型的電纜和連接器時,會變得有點複雜。業界標準針對MPO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極性方法——方法一(Type A)、方法二(Type B)和方法三(Type C)。每種方法使用不同類型的MPO電纜。

 

 

方法一(Type A):

方法一採用A類直通MPO主幹電纜,該電纜一端的連接器卡槽向上,另一端的連接器卡槽向下,這樣第1芯(Tx)的光纖對應另一端連接器的第1芯(Tx)位置。

 

 

利用方法一實現雙工應用時,需要在跳線一端將收發器-接收器從位置1(Tx)翻轉到位置2(Rx),通過A-A跳線來實現,在設備介面處將第1芯處的光纖移動到第2芯位置。

 

 

 

方法二(Type B):

 

方法二在兩端均採用卡槽向上的連接器,以便第1芯(Tx)的光纖對應另一端連接器的第12芯(Rx)位置,第2芯(Rx)的光纖對應另一端連接器的第11芯(Tx)位置,依此類推。

 

 

對於雙工應用,方法二在兩端均使用直通A-B跳線,因為無需翻轉收發器-接收器。在兩端使用相同類型的跳線,消除了在哪一端應使用哪種類型跳線的顧慮。

 

 

 

方法三(Type C):

 

與方法一一樣,方法三在一端使用卡槽向上的連接器,在另一端使用卡槽向下的連接器,但翻轉發生在電纜內部,其中每對光纖都發生翻轉,以便第1芯(Tx)的光纖對應另一端第2芯(Rx)位置,第2芯(Rx)的光纖對應第1芯(Tx)位置。雖然該方法適用於雙工應用,但並不支援並行8芯光纖40 G和100 G應用,該應用中MPO介面的位置1、2、3 和4用於發送,而位置9、10、11和12用於接收,因此並不推薦使用該方法。

 

 

由於存在三種不同的極性方法,每種方法都需要使用正確類型的跳線,因此可能常常發生部署錯誤。幸運的是,利用Fluke Networks的MultiFiber™ Pro,使用者可以測試各類跳線、永久鏈路和通道的正確極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