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基控制脈衝寬度、脈衝之間的間隔以及訊號取樣。透過多點取向來提高得到軌跡的訊雜比。
由於雜訊是隨機的,因此在光纖距離內取得夠多的取樣點並對其進行平均。這樣容許雜訊平均並接近於零。
OTDR 可以採樣多達 128,000 個取樣點,並且可以發射數千個脈衝,測試結果會更準確的顯示光纖內的反向散射或反射強度。
因此,OTDR 處理器必須非常強大,為技術人員提供快速的效能測試和分析。
OTDR的結果採集了許多取樣點,代表待測光纖的反向散射特徵,垂直部份表示衰減以 dB 表示,平行部分表示距離以公里(或英尺)為單位。
在OTDR裡,使用取樣點來描繪出光纖的曲線
動態範圍
動態範圍可以定義為光纖近端反向散射的外推點(在外推軌跡線與功率軸的交叉點)與光纖末端雜訊基底的上限之間的差異,通常用 dB 值表示。
大多的測試方式在三分鐘內進行,再取平均值。
因雜訊強度的不同,動態範圍有多種定義,定義那些不能立即比較的值。
常見的動態範圍標準
IEC(使用98%的資料點)
將雜訊的上限指定為動態範圍的上限,該範圍包含至少 98% 的雜訊資料點。
國際電工委員會 (IEC) 在 IEC 61746 標準中的認可。
RMS
RMS(均方根)動態範圍,也稱為 SNR=1,是光纖近端反向散射的外推點與 RMS 雜訊強度。
如果噪聲是高斯雜訊,則可以透過從 RMS 動態範圍中減去 1.56 dB 來將 RMS 值與 IEC 61746 定義進行比較。
N=0.1 dB
為技術人員定義當軌跡上的雜訊強度為0.1dB時,OTDR可以測量的限制
N=0.1 和 SNR=1 (RMS) 定義之間的差異大約少 6.6 dB。
這意味著動態範圍為 28 dB (SNR=1) 的 OTDR 可以以 21.4 dB 的動態範圍測量 0.1 dB 的光纖事件。